您现在的位置:能源参考 > 专家讲坛专家讲坛
江苏省能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会议集锦(二)
点击次数:6063次 更新时间:2013/8/7 【关闭】

吴伯春


电力,作为能源事业发展的中心,不仅是重要的二次能源,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费大户,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发电变得更高效、清洁是每一个能源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技术。前一段时间,我调研了部分小热电厂,看到了一份报告,讲小热电机组也可以搞高温高压,煤耗也可以降至大机组的发电水平。目前我省的小热电除了在稳定的热负荷情况下鼓励上背压机组外,应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问题。江苏省100万千瓦的机组有12台,平均发电煤耗293g/kw·h。如果高温高压的小机组发电煤耗可以达到大型发电机组,那能源利用率就更高了。

其次是政策。2012年几乎所有的发电机组都盈利,唯独生物质发电亏损。我认为,有些问题不是省里能解决的,要靠国家层面——如生物质发电一年前的补贴,财政部至今没有拨付。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不同,生物质发电要频繁地购买秸秆,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补贴不到位,基本燃料就无法保证。还有一个问题是电价,省政府已经帮助解决了。生物质发电打包、切碎、原来执行的工业电价,对电厂而言成本太大,只有用农业电价进行补贴才合理,以降低秸秆电厂的发电成本。在目前的定价体制下,每家电厂都依赖政策吃饭,前几年煤价高位大部分电厂都亏损,主管部门不调价,电厂想破脑袋也没用。所以,政策是存在拉伸空间的,一旦行业发展出现问题,企业自身和社会团体都应该实事求是向主管部门反映,帮助企业和行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第三是加强交流。特别是与国际国内的交流。江苏的能源市场开放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多加强沟通,开阔眼界,搞活思路,促成合作,实现共赢。火电的苦日子刚刚过去,我们要警钟长鸣——为保证能源的平衡,要与能源的供应省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煤炭紧缺的时候,全省电煤库存只有200多万吨,只够一两天的发电用煤。由于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多次走访西部的产煤大省,才逐步扭转困难局面。因此要保障江苏的经济发展必须先保障能源供应,在这个基础上再谈怎么优化怎么调整比例。

环保方面,有的市已经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削减所在地的煤炭消耗,这就给全省新增火电装机带来难题。因为目前全省火电装机仍然占80%以上,“十二五”期间仍需一定的火电装机,煤炭消耗仍有刚需增长。环保指标的约束与电力增长存在矛盾。因此在规划上必须合理布局,对新上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必须严格要求。省内发展方面,如果按能源分布往苏北发展,地区价格差是个问题。前年苏北陇海线上的几家电厂的亏损要比苏南高得多,主要原因是煤炭的运输成本高。他们提出“一省两价”,根据实际的煤炭运输差价给予合理的上网电价,但这很难,涉及到定价机制的改革。目前市场机制不健全,发电企业生存的环境很脆弱;盈利的时候还好,政策稍有变动就亏损得难以翻身。所以,我觉得环保的约束、能源发展的适应性和空间作为重大课题值得好好研究。

电力体制改革最近又成为热门话题:“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即发电侧和供电侧两头都实现竞价,让电网形成一条高速公路,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管,其他事情都放开由企业做。电改停滞不前造成了现在的许多问题。2004年有种怪现象,一边小机组停着不发,一边是小柴油机在发电。我问这是怎么回事,人家说煤价太高发一度亏一度,这就是我们的政策问题。为什么不放开市场竞争呢?让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直接交易,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市场,这样既没有要国家投入一分钱又解决了电力短缺问题。还有的发电企业为解决煤灰出路自建了小水泥厂,但发电上网一个价格,水泥厂用电是另外一个价。自己发的电企业本身不能用。这又涉及到经营权的深层次问题。总而言之,要想打破壁垒,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必须尽快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力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作者为江苏省经信委调研员


高嘉樑


江苏省现有装机7000多万千瓦,人均装机容量不到1千瓦,作为经济大省,装机规模人均2千瓦是需要的,与全省的发展也是相匹配的。日本、韩国人均约在2千瓦左右,美国3亿人口总装机容量约11亿千瓦,人均约3.5千瓦。如果江苏省达到人均2千瓦,全省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还有7000-8000万千瓦的需求。按省电力公司预测,到2015年江苏省负荷将达到1亿千瓦,20201.28亿千瓦。按15%备用计算,2015年装机容量是1.15亿千瓦,2020年是1.47亿千瓦。

在规划预测中安排了2000多万千瓦的区外来电,主要是特高压。按目前情况,到2015年特高压能否送到江苏存在不确定性。田湾核电三期已经开始建设了,但江苏省内陆核电三年内估计不会开展。所以,当前如果不马上着手推进电源建设,今后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缺电局面。

从全省发电装机的燃料结构看,煤电约占82%,由于受到环保容量的制约,今后新建煤电将受到限制。所以,我省利用西气东输天然气建设了一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也提出了“气化江苏”的规划。到2015年,中石油给江苏省260亿立方米的气量,其中30%用于发电;现在上游省市都在用天然气,所以主管部门对气量的保障有些担心。最近有消息称气价要上调,9F联合循环机组每立方米天然气发5度电,粗略估算上网电价与燃料成本价的价差在每度电0.15元时才能保本,再加上还息还贷几乎就没有利润了。目前天然气发电的上网价与煤电比,每度电高出0.12-0.15元,如果天然气价再上调,其电价势必也要上调,高出的差价如何消化是个重要的问题。

2012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为4580亿度电,上网电价比浙江省约低0.03/度,江苏省是否可以上调发售电价,用上调的电价来平衡天然气价的上调?总的说来,我认为天然气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到了一定量的时候会受到制约。现在西气东输一线约170亿立方米,二线约300亿立方米,三线也开工建设了,主要的消纳市场是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大省市。如果中西部用天然气发电,其上网电价每度电不到0.4元,承受天然气价的能力就比较弱,加上中西部省市全社会用电量较小,承受能力就更弱了。所以我认为要发展天然气发电,首先要看对天然气价的承受能力。

要解决江苏省的用电问题,除了区外来电、建设田湾核电、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我认为还是要适度发展煤电。江苏省建设燃煤电厂的资源还有很多,尤其是长江两岸——尽管看上去已经布满电厂,但较多厂址有很好的扩建条件,大多能扩建百万千瓦机组。从南京至长江口,可扩建的容量,估计有约4000万千瓦,这都是很好的建厂资源。而且长江有煤炭运输的天然优势,除了国内煤以外,还可以用进口煤,特别是长江疏浚以后,5万吨煤船能够直抵南京。现在电厂码头泊位大多具备停靠7万吨船的条件。而且在长江两岸扩建煤电机组紧靠用电负荷中心。要想在两岸扩建大机组,环保是关键,要做好环境保护这篇文章。这一问题不仅企业关注,国家关注,外国更关注。我国2011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比欧洲的标准还严格,火电厂采用的治理措施已经接近极致。现在燃煤电厂的除尘脱硫脱硝都已经解决了,费用也可以承受,唯独碳的排放难以解决,处理成本巨大。连美国也无法处理,目前我国做了一些试点,如华能北京热电厂进行了很少量的碳捕捉试点,但想真正取得大的突破,还需要时间和技术。

2015年江苏省如要做到电力供需平衡略有备用,支撑本省经济的发展,满足届时1亿千瓦的最高负荷,目前有必要规划布局一些建设条件好的燃煤机组,除了在江苏沿海布点外,在长江两岸也可以扩建一些。燃气发电机组以及新能源可以作补充。我认为,只有早作谋划,早作准备,江苏未来几年的电力才不会紧缺。

作者为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副院长


赵生校


风电到2012年底已经是全国的第三大能源了。就全国而言,第一大能源是火电,第二是水电,第三原本是核电,因为日本3·11事件,我国核电放慢了发展速度,风电比重就上来了。

我国风电发展规模最大的原先是“三北”地区,但是装机过快、过多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大规模限电问题,最大的限电达到风电场装机容量的一半,同一条线上的每个风场都等比例限电。

当前我国的风电发展基本上沿两个方向:

一是往中部地区山上走,数万千瓦风电容量,建设速度很快,像河南、云南还有西部高原地区都在加速发展风电。目前我们华东勘测设计院做了一个江苏内陆风电前期规划的统计,报给我们准备在2020年前开发的项目有150万千瓦,目前已在做前期的有170多万千瓦,总计300多万千瓦。关于内陆风电,我们跟能源主管部门领导讨论后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内陆风资源一般在80米高度,基本上都在5.2/~5.6/秒,都是低风速区,这些场址建设风电能否盈利是有较大风险的,毕竟现在不管风资好赖全省电价都是执行国家区域电价0.61/千瓦时。我们强调,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必须在进行正规的测风、严格的资源评估之后再决策,这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另一方面,内陆地区的风电场建设也要从试验示范起步,内陆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更加宝贵,内陆地区大部分区域不宜多建风电,否则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会带来环境影响。目前,风电方面的主要环境问题在噪音方面,如沿海地区某项目建成发电后,周边就有百姓反映噪音太大影响睡眠,实测的确超标了。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我们已经从风场的设计上做了更严格的要求,现在风电场环评计算噪音标准尽量高于国家标准。

二是往海上走,海上风电我们原来规划了2300万千瓦的容量,后来在向国家海洋局征求意见的时候,要求我们要跟江苏海洋局编制的2011-2020年的海洋功能区划相一致,所以我们将规划水平年调整至2020年,现在全省海上风电总的规划容量是1215万千瓦(按照2020年开发和前期储备这样的口径跟海洋局商定),届时要建成海上风电700万千瓦,陆上风电300万千瓦,以此来保障2020年建成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目标。江苏要建成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目标最早是李源潮书记和张国宝主任提出的。

江苏省是全国第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其特点主要是在辐射沙洲上建海上风电场,以东台为中心,南侧至如东海域,北侧至大丰海域。根据最新数据统计,至2012年底,江苏省陆上已经建成的风电是163.1万千瓦,在建的有47.4万千瓦(基本上都是2013年能够建成的),2013年底将有210万千瓦;海上已经建好的有2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里,江苏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从现在的3%上升到2015年的5%,这2%的增长恐怕主要还是依赖风电,少部分要落在光伏发电上。

省内风电大家比较关心的有几个问题。

一、江苏建好的海上风电项目运行得怎么样?目前建好的项目主要还是集中在潮间带。如东外围现在建成了一个3万千瓦的潮间带试验风场,主要是为国产的海上风机做一个试验的示范,安装的主要是1.5~3.0兆瓦风机,共有8个制造厂9种机型。我们设计院也进行了机组多种基础形式的探索实践和各种现场测试试验,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之后15万千瓦示范风电场安装了3个制造厂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2011年是西门子和华锐的,2012年是金风的,各5万千瓦。据我们了解,现在运行状况都不错,可利用率在95%左右,跟陆上风机相差不多。

以前也有专家提出,在潮间带上面搞风电是不是太可惜了?我们跟海洋局的专家交换了一下意见。海洋局认为潮间带养殖效益更大,但他们更反对围垦,围垦对生态破坏是不可逆的,海洋系统专家的观点一直是“潮间带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除非自然淤积,人工围垦的审批越来越难。建设常见的风电和养殖、捕捞是兼容的。海洋局还是希望把风电往深水的地方赶,所以提出了 “双十方针”。这个方针抛出之后,交通部和海事局就有不同意见,因为10公里以外10米水深是适宜通航的区域,实际上江苏这种区域已经离岸很远了,像潮间带辐射沙洲10米水深要找到航道要到50公里以外去。所以,做好海上风电规划就必须跟海洋、海事、部队等有关部门反复进行沟通协调。

二、江苏风电制造业发展得怎么样?江苏风电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风电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内几家大的风机制造商已经在沿海地区设立了整机制造厂。华锐甚至把国家海上风机的研发中心也设在盐城,金风已在大丰设厂,上海电气已在东台设厂,联合动力已在连云港设厂,海装在如东设厂(有两台5兆瓦的风机已经建好在调试)。所以连云港、盐城、南通这些沿海一线城市都有我们的大型风机制造厂,同时也带动了南高齿、发电机、中复联众连云港叶片和轮毂、导管架等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许多零部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接近一半。

三、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现在核准的情况怎么样?201010月,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定标,本来要求不到1年时间核准,但现在都尚未核准。主要原因是审批部门多、程序很复杂。如海洋环评先要经过一年多的现场调查实测、数模计算分析、编写评估报告、组织专家开几轮会才能通过,然后上报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首先召开技术委员会会议,经专家认可报告后才报给国家海洋局的局长办公会议,程序多,限制也很严。事实上,现在全国建好的海上风电总计才30多万千瓦,其中江苏20万千瓦、上海10.8万千瓦,其他地方也只是陆陆续续安装了一些试验风机,如果按现在的进度,要达到国家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海上风电要建成500万千瓦”很困难。一个20万千瓦的项目建设周期就要三年,江苏规划在2015年海上风电要建成300万千瓦也会有问题。

不过,我们还是有信心,7个风电项目包括4个特许权里的3个,三峡响水20万千瓦示范项目,中广核如东15万千瓦示范项目,华能如东30万千瓦的示范项目,中水建10万的示范项目,合计150万千瓦,争取2013年都核准下来。这些项目都能基本建成。这样江苏要完成风电十二五规划目标,可能陆上风电的份额要比原来多一些,海上风电的比例要下来一些。调整的原因不是装备能力,也不是海上施工能力,而是整个海上风电项目核准的周期太漫长。前段时间一直有人在问为什么海上项目推进得慢,我们试了水才知道,海上有“五龙管海”:海洋局、交通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还有军事、海监等。正是海洋工程审批复杂性导致了现在的项目核准周期很长。所以,政府综合协调的力度要加强。通过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和示范项目,一批规程规范的体系能够建立起来,我相信后面的项目核准速度将加快。

四、风电行业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经过2007~2010年连续四年的翻番之后,20112012年风电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调整周期。陆上风机单位千瓦的价格从6000元左右跌倒了最低不到3700,最近缓慢回升,价格才接近3900元,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风电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前面三大风机制造厂对外宣传的制造能力累计已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而国家能源局定下来的全国风电每年投产的容量基本控制在1200-1800万之间。前有三大制造厂,另外还有二十余家风机制造厂,合计起来中国风电的制造能力超过6000万千瓦,但是国内市场规模就只有1500万千瓦左右。现在制造业陆续转向出口,但国外都抱成团,连销售风机塔筒都要被美国调查,出口总量不大。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风机产能过剩造成主机制造企业亏本销售,并把配套的厂家也拖累了,形成了风机制造业大面积亏损。但是反过来,开发商的热情却非常高。原来风资源等级要二级以上的地方,现在风资源一级区域也开始拼命抢。内蒙建风电单位千瓦已经不到7000元了,江苏沿海地区基本在8500元左右,因为我们处在盐雾地区,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成本也比其它地区高一些,而且发达地区征地费用也要高一些。风电总的单位千瓦建设成本从10000元左右降到了8000元多,为低风速区开发风电开拓了一些空间。所以各个制造厂也在改变销售策略,纷纷推出适合内陆地区风电场的大转轮的低风速风机。

五、江苏要不要继续搞风电?国家“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的风电发展规划,风电发展是有具体目标的。国家提出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是20%,实际上江苏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可能只接近7%8%。这里面很大一部分还是溪洛渡、向家坝和景屏这些西南大水电送过来的,只靠风电还达不到这个比例。

另外,作为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国家在补贴方面也是有鼓励政策的。现在我们每度电里面有8厘钱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基金,这个钱由省电力公司代收,国家财政部统一发放。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通过国家批准享受可再生能源补贴,企业能够拿到,但由于是全国调配,下拨会滞后,所以江浙沪一带虽然是用电大户,但是可再生能源比重少,基金都是贡献兄弟省的,每年都划拨给三北地区。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风电,交出去的钱更多,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节能减排方面的考核指标。

目前,江苏陆上、海上风电整体上健康发展,全行业未亏损,只是个别项目有亏损。像如东一期作为第一批特许权项目,没有经验,当初中标电价才0.4365/千瓦时,一直亏损;第二批特许权龙源拿了15万千瓦的项目,电价0.56元,这个一直是赚钱的,也是江苏不断推进风电的一个动力;第三批电价0.4877元,国家定江苏区域标杆电价是0.61元。

按照《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双十方针”——海上风电场原则上应在离岸距离不少于10km、滩涂宽度超过10km 时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m 的海域布局”。江苏省距离海岸线10公里外水深有的不超过10米,像部分辐射沙洲10公里外依然很浅;有的达到10米;有的甚至在20米左右,像滨海、射阳两个项目都是这样。随着深度的增加,技术难度增大、造价成本也逐步升高。原来潮间带上的项目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具备路条,企业也投入了上千万元,这些项目只要不违背“对用海产生颠覆性因素”的情况就可以保留。另外,跟海洋局沟通下来,它为我们划拨了8大块海域,可以与养殖兼容。

其实,江苏符合“双十方针”的地方很少,因为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具备。很多滩涂离岸40公里以上才达到20米水深。辐射沙洲像一个手掌,有些50公里开外才刚刚到手掌五指分开的地方。江苏省已经把海上风电能够开发的地方大概1215万容量里面70%都划成风能区了。这也是李会长所强调的“规划对接”。因此,今后海上风电我们会推进得更谨慎,部署会更踏实。

国家能源局委托水规总院,进行全国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和电价的研究。现在符合上述原则的风场,我们上报的电价在0.85~0.9元,潮间带基本在0.75~0.80元。这样的定价政策出台之后,会促进海上风电的健康发展。最大的益处就是阻止开发商盲目圈地。资源一定要优化配置。海上风电电价肯定要比太阳能便宜。

作者为华东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